“嗨,我是赛博机器人店员小擎,有什么可以帮您?”刚刚走入店门,人形机器人便主动上前问候了。11月11日,全球首个赛博店员正式在深圳深业上城京东之家合作店上岗。这家由众擎机器人、京东之家和深业上城三方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赛博店员主题潮品店一开业,便吸引众多消费者前往参观拍照,大家都想看看人形机器人做导购员究竟是什么体验。
之前有很多人会问:人形机器人除了能走路、会跳舞,还能做什么?今天,落地深圳的这家人形机器人主题潮品店带来了全新的尝试和探索——首次将人形机器人与商业零售融合,不仅让人形机器人技术开始赋能商业场景,也为广大购买的人打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体验空间,同时向市场传递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经济价值和更多场景落地的可能性。
开业当天,门店被围观人群挤得里三层外三层。记者现场看到,这家店既是京东之家合作店,也是众擎机器人零售旗舰店。店内以“AI机器人+”为核心概念,采用“未来空间站”设计风格,突破了传统橱窗的单向展示模式,将众擎机器人、京东零售元素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出集品牌展示、产品体验、场景演绎于一体的沉浸式商业空间。
开业现场,担任赛博店员的人形机器人会主动与顾客互动,提供商品讲解、需求推荐等服务,其还在表演区为顾客表演了斧头舞、打拳武术等精彩动作。
店内环境整体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基调,除了有京东平台各类家电产品展示区,店内还陈列了众擎全家族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以及涵盖众擎机器人IP周边及联动品牌商品。此外,店内还有“机器人+家电”“3D 打印+机器人IP”等多个“机器人+品牌”的场景化组合体验区。
“我们想让机器人也成为赛博牛马的一员。”众擎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经理姚淇元介绍,目前担任导购员的机器人是众擎PM01,它已经离开了遥控器,可以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并在环境中完成导览和讲解。“店内共配备了5个机器人店员,它们轮流上岗,回答的话术经过专业训练,每周都在一直在升级迭代;同时,它们不知疲惫,感情饱满,能顶小10个人类员工;它们不再是一个消费品,而是一个有灵魂的导购员。”
从跑步跳舞到传递火炬,从进工厂拧螺丝到在商场当导购,能够正常的看到,人形机器人开始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场,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经济价值。在这里,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与消费者互动、提供服务的智能伙伴。”姚淇元告诉记者,
机器人做店员不仅成本更低,还能带来流量效应和示范效应。如今,大家已不再单纯为商品而买单,很多时候会为了某种体验而买单。所以,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很好的引流伙伴。
AI智能正在深度赋能商业场景。据了解,在未来京东之家商业门店的运行中,会有不相同的型号的众擎机器人登场,它们会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完成不同的任务,将会慢慢的变成熟。
在众擎看来,京东之家旗舰店不仅是一个商业空间,更是“机器人与商业融合”“跨品牌协同共赢”的示范窗口,它在探索“机器人+多业态”的融合边界。未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门店出现人形机器人,它可能是新能源车导购员,也可能是智能家居导购员。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机器人真正到C端还有一段时间,但让机器人参与到商业化服务,像这种导览式的应用,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当前商业化进程节点中很重要的举措。
此次,众擎依托在具身智能交互、人形机器人动态领域等多方面的多项技术首创,与京东、深业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赛博店员潮品店,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可感知的商业场景,既是新质生产力在零售领域的创新落地,也实现了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业态的深度融合。
而人形机器人这一被视作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产品,其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商业化的步伐也正在加快。据了解,除了此次众擎机器人打造的赛博店员,亚马逊仓储中心部署的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机器人,也是物流场景中首个规模化落地的商业化产品,全球装机量已超1.2万台。
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633.9亿元,到2030年销量将接近34万台。且随着 2025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核心技术突破及批量生产实现,2027年产业将规模化发展,成为经济稳步的增长新引擎,商业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商业服务到工业制造,从民生养老到特种场景,机器人的需求缺口仍然显著。例如在商业领域,潮品店、大型商超等对导购、收银机器人需求渐长;在工业领域,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等行业急需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高精度作业;民生领域,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陪护机器人存在千万级潜在需求,这些场景都为机器人产业打开广阔的商业空间。
有专家预测,未来,随着智能化融合加深,基于AI大模型的“大脑”持续升级,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能力;同时,人形机器人成本也会逐步下行,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量产规模扩大,电机驱动类人形机器人成本也有望大幅度降低,从而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从“示范应用”向“规模化普及”转变;此外,在商业落地方面,人形机器人将摆脱单一的硬件销售模式,转向“硬件+运维+内容”的综合服务,不断催生出新业态与新模式。